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欢迎你
登录
|
加入协会
|
ENGLISH
首页
协会之窗
协会介绍
会长致辞
协会章程
组织机构
协会团队
部门设置
产业介绍
引领示范
行业要闻
最新资讯
协会通告
政策法规
党建专栏
统计运行
行业数据
运行分析
行业研究
社会责任
价格指数
信用评价
纤维原料
展会专区
国内展
国外展
会议专区
会员专区
会员单位
会员服务
加入协会
会员风采
标准专区
标准信息
标准化机构
国标查询
标准目录
出版物
杂志
发展报告
行业资料
新媒体
科技创新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行业科普
公共平台
公共平台快讯
产业集群
检测中心
行业基地
专家委员会
产业联盟
国际交流
非织绿盟
绿盟简介
成员风采
信息资讯
相关标准
认证工作
通知公告:
Industry News
行业要闻
当前位置:行业要闻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LATEST INFO
协会通告
ASSOCIATION CIRCULAR
政策法规
POLICIES & REGULATIONS
党建专栏
THE PARTY COLUMN
《产业用纺织品》
发展报告
行业资料
新媒体
广告服务
Advertising
订阅期刊
Subscribe journal
期刊理事会
Journal board
下载专区
2022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更多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浏览更多
最新资讯
【全球视野】新冠疫情为全球非织造布行业带来的改变
时间:2020年6月24日
个人防护装备(PPE)设备生产线
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和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对重要非织造布产品的生产,如个人防护装备(口罩,防护服,发套,鞋套等)和各类擦拭材料,提出了迫切要求。非织造布行业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值得称赞,但未来在全球流行病可能更为普遍的情况下,我们在谋划行业的发展时,分析此次疫情给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总结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际纤维杂志》采访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美国非织造布协会和欧洲非织造布协会负责人,以期提供全球视野。
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Dave Rousse,美国非织造布协会会长
Pierre Wiertz,欧洲非织造布协会总经理
编者:在应对新冠肺炎和未来的类似大流行病中,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李陵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湿巾成为非常重要的抗疫物资,这些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一直是政府、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的话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负责这些物资的生产和质量监管,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作为该领域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为这些国家部委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应对疫情的物资生产供应中,中国的非织造布行业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产业信息不充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但是口罩在中国非织造布工业中的比重非常低,在疫情前的日产能2000万只左右,基本是中小企业在从事口罩业务,而且分散在纺织、医药、卫生等不同领域,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这些企业的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在疫情爆发初期获取这些企业的完整信息,准确评估物资供应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疫情初期,口罩和防护服供应链协同不到位。疫情爆发正值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基本都已停产,工人返乡过节。因此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逐步重启产业链成为疫情初期物资保障的首要工作。随着疫情发展,大量的企业购买口罩机,许多服装、家用纺织品企业开始转产医用防护服,到4月底,中国口罩的日产能超过5亿只,医用防护服的日产能超过150万件,熔喷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热风非织造布等原料的供应成为整个供应链中最大的瓶颈,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中国纺粘、熔喷和水刺非织造布价格大幅上涨。
三、口罩和防护服的标准和法规不统一。中国大量的防护服企业采用欧盟和美国标准生产出口订单,而没有获得中国的生产许可,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的监管部门紧急许可这些企业的产品进入物资供应体系,有效缓解了产能矛盾。4月份,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口罩和防护服出口再次面临各国标准和监管不一致的问题,给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都造成很大困扰。
Dave Rousse:新冠疫情带动了人们对个人防护设备、消毒湿巾以及其他湿巾的巨大需求,这就要求非织造布行业全面投入抗疫物资的生产。
2020年之前,美国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呼吸器,N95口罩,ASTM 1、2、3级口罩等)80%以上由中国供应。即便非织造布的生产和涂层在美国进行,许多3、4级手术衣也是在亚洲国家裁剪和缝制。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供应链被打乱了,因为各国为满足本国需求而禁止抗疫物资的出口。受当地法规约束的长供应链,因疫情前供应链一直运转良好而未过多备货的低库存,单一的供应商来源,这些风险随着事态的发展都暴露了出来。在供应链被打乱之前,规避风险则是次要的。
对于湿巾,越来越多的人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使用湿巾进行物体表面和皮肤清洁,需求量激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日。
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可能需要联邦政府做出一些政策调整,以保持私营公司的公平竞争环境,并在新冠疫情的早期阶段消除各州在试图确保自己的医院供应而经历的“招标大战”。
Pierre Wiertz:当然,新冠疫情带来的主要挑战是对非织造布产品意外的、前所未有的需求,因为我们的行业之前习惯了稳定的、长期的需求。现在,非织造布及其相关行业被证明是对防控新冠疫情必不可少的力量,口罩、个人防护装备、医疗用纺织品和擦拭材料都属于非织造布相关产品。一次性卫生和医疗用产品的有效供应是防控新冠肺炎的关键。
另一个挑战是对非织造布关键作用的认知差距。非织造布行业相关组织,例如我们自己的协会,在有关供应链情况、产能和交货时间等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帮助和支撑。在这场危机的早期,我们致函欧盟委员会,请求其支持欧盟各成员国的合作,确保所有制造相关产品的生产设施都能够充分运转,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欧盟委员会服务部门的紧密合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用品和个人防护设备供应信息,以及解决供应链中的任何瓶颈问题。
但是我们仍在处理未知和意外的问题。在新冠疫情之前,熔喷布不是防疫战略物资,疫情发生后,预测其价格走势和确保稳定供应并不容易,除了原材料的供应需满足外,熔喷生产线从安装、调试到正常运行也需要数月的时间。此外,为应对在本行业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经验的初创企业和新投资者的大量咨询,我们被迫向他们不断地说明上述现实问题。
编者:改善或开发新技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类似大流行病的主要机遇是什么?
李陵申:中国非织造布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中国已经实现了纺粘、熔喷非织造布以及专用聚丙烯原料的国产化,2019年全国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达到198.9万吨,熔喷非织造布的产量6.6万吨,疫情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安装调试新的生产线,改造已有的SMS生产线,口罩核心材料的熔喷非织造布由平时的日产200吨增加到1000吨。疫情的发生,对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既是考验,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将加强对医用防护服、口罩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核心原材料的研发,特别是高过滤效率的熔喷非织造布、静电纺丝技术、高防护等级的面料、可洗涤的重复使用面料,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针对普通民众的防疫需求,研发不同防护级别的民用口罩,做到防护效果和成本的平衡,在疫情爆发后能够大量生产。制定、完善针对不同人群和应用场景的口罩、防护服标准、评价和认证体系,规范生产和市场流通秩序。
Dave Rousse:每次危机中都蕴含着机会。我们已经看到口罩材质中出现了一些新开发的材料,以解决N95口罩所需熔喷布的短缺问题。我们还看到一些为吸附材料行业提供熔喷布的生产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他们迅速将一些设备转向N95口罩所需的轻质熔喷。我们还与其他服务于纺织行业的贸易协会合作,使机织物能够满足对1、2级隔离服的需求。一些非织造布设备制造商很快就生产出了口罩机,以满足一夜之间激增的对更多口罩制造设备的需求。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应对以后可能会发生的大流行病,非常需要行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Pierre Wiertz:行业已经在消除产能局限以满足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欧盟及其成员国继续采取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以维持欧盟内部以及与欧盟贸易伙伴的开放贸易和高效供应链。欧盟委员会已经建立了欧洲战略上通用的医疗设备储备,例如呼吸机、个人防护装备、可重复使用的口罩、疫苗、治疗剂和实验室用品。在技术方面,我希望能看到熔喷布有效替代品和供应生产线交货时间缩短的新动向。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EDANA成立了一个新的工作组,其任务是促进欧盟医用口罩和个人防护口罩的独立和自给自足的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编者:当我们思考新冠疫情对非织造行业供应链(个人防护装备和湿巾等关键产品供应)的影响时,得到的主要经验教训有哪些?
李陵申: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在新冠疫情的物资保障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信息收集、企业复工复产、协调供应链高效运转、规范行业运行秩序以及重要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工作中也有一些体会与全球同行分享。首先,针对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大范围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要建立完整的重要产品以及重要原辅料、装备的生产企业数据库,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储备应急物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以方便在短时间内能够动员行业力量投入到物资保障工作中。第二,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发挥各个国家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给资源。第三,在全球范围内加强重要防疫物资的标准、认证的统一和紧急状态下的互认工作,减少贸易的非关税壁垒,方便这些物资的跨境流动。
Dave Rousse:从此次经历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其中一些是在联邦政策制定层面,有些是在公司运营层面。从联邦政策制定的层面来看,我们已经暴露了将产品供应链延伸到亚洲的风险,这些产品对我们的公民安全至关重要,尽管这是自由市场体系和降低关键产品成本可能导致的结果,但有些产品的价格风险溢价是值得的。
针对军服采购而制定的《贝利修正案》,强制规定在美国采购美军军服的材料、纱线等,制造也须在美国完成。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到,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方面,为确保质量和有效供给,可能需要类似的政策,也可能需要鼓励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美国的整体熔喷布产能可以通过《国防生产法案》来激励,而需求则由具有周转库存的国家储备来稳定。
Pierre Wiertz:正如我上面提到的那样,自给自足将是关键,我们已经看到欧洲支持、鼓励在当地生产,以保障未来的产能和供应。德国正在制定一项新的补贴计划,其中政府将承担熔喷布生产线成本的30%。我们预计,从3月到年底,欧洲的熔喷布产量将增加两倍,从每月约500吨增加到1500吨。
该文原发表于《国际纤维杂志》(International Fiber Journal)2020年第3期,中产协整理翻译。
友情链接:
国家发改委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科学技术部
|
商务部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
贸促会纺织分会
|
中国服装协会
|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东华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西安工程大学
|
土工合成材料分会
|
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
|
水刺非织造布分会
|
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织报
|
中纤网
|
纺织导报
|
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85229421 传真:010-8522942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1879号
京ICP备09054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