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八届中国(阜宁)环保新材料创新论坛暨中产协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分会年会在江苏阜宁召开。会议从分会工作、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下游应用、检测标准等方面,交流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环保过滤新材料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共同寻找行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多维度助力行业高质发展
在国家“双碳”大背景下,节能减排与降碳仍是国内优先发展方向,通过能源革命及低碳化技术体系变革将重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节能减排降碳的排头兵,过滤与分离领域也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契机。2022 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过滤用纺织品”列入重点鼓励和引导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在致辞中时表示,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温滤料行业快速发展,滤袋的粉尘排放浓度逐步由50 mg/m³、30mg/m³,提高到小于10 mg/m³、5 mg/m³甚至近零排放的水平,滤袋寿命也已普遍大于4年,产品已在燃煤发电、钢铁、水泥、垃圾焚烧、有色冶金等领域形成了系列化差异化应用,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多项科技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些科技成果的突破和产业化项目的提升,使得我国高温过滤用纺织品已成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市场需求的增长的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壮大,江苏阜宁的环保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2010年,中国纺联授予江苏省阜宁县阜城街道办事处“中国环保滤料名城”,目前拥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三个环保滤料产业基地,中国环保用过滤材料研发基地——江苏氟美斯环保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环保滤料基布研发中心——江苏恒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高温过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江苏)——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的环保滤料生产地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支持,李桂梅表示,近年来,中产协积极推动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连续配合国家部委发布行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建设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领域的标准化体系支撑;推动落实国家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培育行业优质企业梯队;组织实施全国纺织行业缝纫工(滤袋)职业技能竞赛,培育行业专业技能人才等,从全方面多维度引导和助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产协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分会会长、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王屹在作《中产协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分会2023年工作报告》时指出,目前,工业经济增速回落至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房地产市场转冷导致钢铁、水泥等经济龙头相关行业疲软,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行业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既有新建项目很少,既有用户减产、停产,或者滤袋延期服役使得既有市场进一步萎缩,行业遇到很大困难。2022年全行业产值335亿元,下降了10%,利润率7%。2023年产业用过滤与分离纺织品处于市场充分竞争阶段,令人稍加欣慰的是,自第三季度以来,随北方采暖季刚性需求的拉动,行业正逐渐从低谷启稳。在今后的工作中,中产协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分会将从标准化、科技、统计运行等方面,助力企业高质发展。
在专家论坛环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带来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从钢铁行业发展特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践三个方面介绍了钢铁行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做出的探索,并给出了滤袋除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是向服务转型,从原来单纯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建立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二是注重技术创新,抓住机遇、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研发,顺应减污降碳发展。三是探索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监管,提高除尘系统稳定性。
科技创新开创新增长空间
后疫情时代的变局之下,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和引领,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供给以及新的成长空间。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及产业重点研发趋势进行了分享。
非织造材料(膜)功能整理主要是赋予防水、亲水、吸水、拒油、阻燃功能,满足使用要求。会上,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作《聚四氟乙烯纤维膜进展及功能整理》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非织造材料(膜)功能整理、聚四氟乙烯纤维膜进展、聚四氟乙烯纤维膜功能整理及应用。PTFE纤维膜通过亲水整理工艺——“藤缠树”后交联包覆工艺,应用于印染废水MBR工程、液体除菌、粒物和油水分离、电池隔膜等领域。PTFE纤维膜防油整理后则可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
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军作《工业烟气尘硝协同净化催化滤料研发与应用》的主题报告。目前,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电厂现已实现超低排放,非电行业(钢铁、水泥、陶瓷等)减排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低成本、短流程、高适应性一体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是烟气治理及节能降碳的重要发展趋势,优化尘硝协同净化工艺,其关键是除尘-脱硝一体化滤料的设计与开发。未来,有望根据不同行业烟气排放特征,针对性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效一体化除尘脱硝关键材料与技术,进一步降低烟气治理能耗,高效减污降碳,实现大气污染物的精准治理。
东北大学教授柳静献作《除尘滤料长效驻极技术》的主题报告。经过几十年发展,除尘滤料目前已进入技术瓶颈阶段,需要进行突破。过滤捕集中、大粒子,静电吸附小粒子,两者协同可获得革命性突破。常规预驻极滤料的效率受湿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无法适应工业烟尘环境。长效驻极基于热、压自激发技术,在热烟气中受压会自动产生静电,强化过滤性能,成为滤料革新热点。
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作杰作《过滤材料在水泥工业废气超低排放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日益严格,工业废气全面实行“超低排放”势在必行。水泥废气具有高温、高湿、高含尘浓度、高NOx,部分高SO2,成分复杂等特点,合理的袋除尘器过滤风速对尘超低排放至关重要。近年来,工业过滤材料的发展支撑了环保除尘技术设备的进步,也进一步促使水泥工业废气实现了超低尘排放,未来滤料的发展方向为过滤更高效更低阻、滤料多功能、耐高温。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费传军作《双碳背景下工业烟气粉尘过滤材料发展》的主题报告。“双碳”背景下,滤料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开发低阻力滤料,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防水、脱硝、脱汞、脱二噁英等功能过滤材料同样是重要研发趋势,开发滤料的回收技术,能实现滤料使用流程的绿色化。而滤料企业的绿色转型需要加速企业节能减碳技术应用,加强企业低碳生产宣传,树立绿色低碳形象,同时尽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
广检集团广纺院副院长王向钦作《非织造材料过滤性能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非织造材料在过滤领域的应用、过滤材料相关测试方法开发、滤料PM2.5过滤特性研究。根据GB/T 38019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在考察实际工况中较高的过滤温度和较高粉尘时对PPS针刺滤料除尘性能的影响时发现,过滤温度对清灰周期影响较大,而对于过滤效率和阻力没有明显影响。粉尘浓度对清灰周期、过滤效率、阻力及PM2.5均有明显影响。